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共建“一帶一路”讓沿線數千萬民眾有了脫貧希望
2021-11-30 記者 張玉潔 周文其 長沙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雖然在家里四兄妹中年齡最小,但加納小伙理查德已經成為重要的“家庭支柱”?!澳艹袚@個角色,我很自豪?!彼f。

  理查德生活的變化源自2015年起到位于加納特馬的深能安所固電力(加納)有限公司工作。據介紹,該公司由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中非發展基金投資支持,是加納目前規模最大的天然氣發電廠。

  理查德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電廠建成投產后不但自己的生活越過越好,電廠周圍村民的生活也發生了積極變化?!按迩f道路翻新,電力有了保障,不少當地人員被雇傭,收入增加了,大家都很高興?!?/p>

  這是中國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升基礎設施水平、減少貧困的重要項目之一。多位受訪人士指出,中國在致力于消除自身絕對貧困的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減貧合作,與各國攜手共建“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沿線部分經濟體存在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落后、能源資源難以有效利用等問題,貧困治理任重道遠。面對這一現狀,中國努力改善有關國家基礎設施、解決其資金短缺及技術瓶頸問題、加強減貧經驗交流等,為他們實現減貧目標提供了強大助力。

  2016年,聯合國啟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將減貧作為首要任務。中國提前10年實現議程確定的減貧目標,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同時,中國還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加強減貧領域的交流合作。

  世界銀行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霸谌祟愅ㄍ毨У牡缆飞?,中國的作用不可或缺?!甭摵蠂懊貢L潘基文評價。

  基礎設施投入不足是制約一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的重要瓶頸。對此,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公共產品供給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領域。

  在東南亞,中國減貧專家奔赴老撾、柬埔寨等地的偏遠農村,助力當地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發展;在非洲,中國公司承建的亞吉鐵路,有效帶動了沿線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

  “這些基礎設施項目,有利于推動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并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消除貧困等目標提供助力?!睂ν饨洕Q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陳須隆說。

  發展科學技術是推動經濟增長、增收減貧的一個重要途徑。中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技術、設備等方面的支持,助推其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

  近期,來自馬達加斯加安巴通德拉扎卡的種植大戶安德烈又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一個旨在幫助馬達加斯加提高糧食產量的中國項目順利簽約,該項目將在馬達加斯加分期建設4000公頃的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等,總投資額近2億歐元。

  “項目落地后,我的10多公頃水稻地將全部種植雜交水稻,預計可以增產30多噸稻谷,能夠帶動更多當地農戶實現脫貧增收?!卑驳铝艺f。

  袁氏馬達加斯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立軍說,4000公頃種子生產基地建成后,可生產10000噸雜交水稻種子,供應40萬公頃水稻生產面積,幫助20萬農戶增加產量,增加收入?!盎亟ǔ珊髮椭R達加斯加實現多年目標:恢復非洲大米出口國地位?!?/p>

  中國政府9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在作物生產、畜牧業水產養殖、農田水利、農產品加工等領域,向多個國家進行1500多項技術推廣和示范,帶動項目區平均增產40%至70%,超過150萬戶小農從中受益。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屈四喜對中國分享的菌草技術印象深刻?!笆澜缂Z食計劃署愿同中國合作大力推廣這項技術,讓更多發展中國家受益于中國減貧經驗?!?/p>

  除了物質投入,中國還通過搭建平臺、組織培訓、智庫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減貧交流,分享減貧經驗。2021年發布的《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顯示,2012年以來,中國共舉辦130余期國際減貧培訓班,來自116個國家(組織)的官員參加培訓。

  “將促進經濟增長作為脫貧的根本動力、政府制定減貧目標計劃并付諸實施、以多種方式調動各類資源,這些中國減貧的經驗,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探索自己的減貧之道并實現減貧目標提供了助力?!敝袊鐣茖W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鐘飛騰說。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全球經濟復蘇緩慢艱難,不少國家經濟社會受到疫情沖擊?!耙粠б宦贰毖鼐€有的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生存危機加劇、低收入群體就業機會減少,減貧事業任重道遠。

  多位受訪人士指出,未來,中國將繼續與沿線國家和地區探索共建高質量“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減貧新機制、新模式和新路徑,為人類社會消除貧困貢獻更大力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矩形廣告大

大災之后 保險業遭遇理賠“大考”

大災之后 保險業遭遇理賠“大考”

今年下半年發生的河南水災造成巨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超百億元的理賠額創中國保險史上單次自然災害賠付最高值。

·“人才荒”困擾新能源行業 部分企業“地毯式”搶人

重塑產業版圖 航運“巨輪”加速全球化

重塑產業版圖 航運“巨輪”加速全球化

中遠海運集團作為全球最大的綜合航運企業,資產總額從2016年重組時的5930億元上升到2021年三季度末的9508億元……

·變“廢”為“暖” 中國節能綠色保供馬力全開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