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育護“農業芯” 打好“翻身仗”
2022-11-03 記者 姜剛 水金辰 合肥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種子是農業生產的源頭,被稱為農業的“芯片”。

  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打好種業翻身仗,糧食大省安徽近年來按照“保、育、繁、推、管”全產業鏈發展思路,從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良種繁育基地建設、育種科技創新攻關、種業企業扶優扶強等方面發力,引導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加強合作,加快建立以種業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商業化育種體系,促進種業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推動由種業大省向種業強省轉變,為糧食安全和現代種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育“芯”護“芯”保糧安

  走進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的“荃銀科研基地”,成百上千的水稻新品種在這里試驗種植。每個新品種的標牌上印著二維碼,記錄著該品種的相關信息?!拔覀円允袌鲂枨鬄閷?,選育、試驗種植這些新品種,再把表現優異的新品種推向市場?!卑不哲蹉y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張從合說。

  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種業為核心,農業服務為延伸,探索和創新農業多元化發展”的現代種業公司?!胺N業創新永遠沒有止境?!睆垙暮蠈Α督洕鷧⒖紙蟆酚浾呓榻B說,公司高度重視科研創新,“十三五”期間,累計研發投入2.5億元,通過自主或合作選育方式新增審定的水稻品種236個、玉米品種52個?!坝N成果不斷涌現,種子銷售規模逐步提升,部分品種的種子暢銷國內外,助力公司近年來取得快速發展?!?/p>

  安徽是糧食大省,也是產種、用種、供種大省。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說,安徽省按照“保、育、繁、推、管”全產業鏈發展思路,積極推進種業振興,為糧食安全夯實種業根基。突出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是推進種業振興的基礎。據介紹,安徽省分類開展種質資源普查,截至今年上半年,向國家資源庫移交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入庫量居全國第一。立項建設省級農業種質資源中心庫,確定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區、圃)31家。

  為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安徽省大力支持種業企業參與良種聯合攻關、承接政府項目、開展試驗示范等。今年安徽省爭取中央現代種業提升項目資金4822萬元,支持5家企業發展。與此同時,幫助種業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接,為349家種業企業新增授信32.3億元,落實410筆新增放款28.1億元。

  除了育“芯”外,護“芯”創新高產栽培模式,同樣有助于糧食穩產增產?!督洕鷧⒖紙蟆酚浾邚陌不辙r業大學獲悉,學校位于合肥市廬江縣的皖中綜合試驗站近日傳來好消息,121畝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種植示范片平均畝產達到1136.4公斤,其中畝產最高1148.2公斤,創下這個試驗站單一水稻品種畝產最高紀錄。

  以基地促“育繁推”

  9月下旬以來,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隨著玉米、大豆的成熟收割,這里的種糧人又在搶抓農時、播種冬小麥。

  濉溪縣五鋪農場有5100畝地,全年主要種植小麥、大豆、玉米等?!拔覀兘陙砑哟笥N投入力度,目前已有3個小麥審定品種,有的已成為主力品種?!卞∠h五鋪農場副場長陳峰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說,它們在促進穩產增產中發揮重要作用。

  “今年夏糧生產中,八成以上用的是自育小麥品種,畝產量約1300斤,比去年多200斤左右,每斤收購價格也比去年高0.5元左右?!标惙甯嬖V記者,秋季作物中的大豆,有一半是自育品種,每畝地的大豆產量達300多斤,取得了好收成。

  2019年,濉溪縣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二批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督洕鷧⒖紙蟆酚浾吡私獾?,該基地占地約50萬畝,五鋪農場和多家種業企業位于基地內。濉溪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孫言偉說,濉溪縣以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為契機,引導推動產學研合作,強化種業科技創新,育種成果不斷涌現。

  位于該基地的安徽柳豐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嘗到了育種創新的甜頭?!霸瓉碇饕庇氖谴砥贩N,現在變成了自有品種?!惫径麻L劉超說,公司近年來享受到科技成果獎金、良種繁育補助等優惠政策,通過引進育種專家、建立科研機構等舉措,選育了多個小麥品種,有的品種推廣面積達60萬畝左右。

  濉溪縣農業農村局統計顯示,截至目前,濉溪縣通過審定的小麥品種共有17個,其中僅2021年就增加8個小麥品種。

  基地規模也在不斷“擴容”。據盧仕仁介紹,安徽省持續推進作物良種“揭榜掛帥”聯合攻關,全省共有國家級制種大縣1個、國家級良種繁育基地4個,培育推廣了一批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突破性新品種,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

  十年來,安徽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糧食綜合產能實現從700億斤到800億斤的跨越。2021年,全省糧食產量817.5億斤,較2012年增加108.9億斤。

  科企合作活力顯

  合肥市長豐縣崗集鎮種糧大戶陳磊去年種植了300畝節水抗旱稻,今年擴大到1000畝。他說,相較于其他水稻品種,種植節水抗旱稻只需要在抽穗灌漿時進行兩次引水潤田,至少可以節省三成水量。

  9月28日,2022年全國節水抗旱稻現場觀摩與技術研討會在合肥市召開。二十世紀末以來,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學家羅利軍帶領科研團隊,將現代水稻優質高產特性和傳統旱稻的抗旱耐直播特性有機結合,培育出節水抗旱稻。節水抗旱稻在“望天田”具有較好的抵御干旱能力,產量相對穩定。

  承擔節水抗旱稻轉化應用的安徽豐大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門負責人汪華春說,通過建立示范田、召開觀摩會、為農戶算賬等,“科技種”得以在農田中廣泛種植。羅利軍介紹,節水抗旱稻今年在安徽推廣約150萬畝。

  節水抗旱稻的研發應用,是科企合作的“結晶”。

  “小麥得高產,選種是關鍵?!痹诎不帐≠裰菔袦u陽縣種糧大戶張林森看來,在夏糧小麥新品種的“加持”下,今年每畝地的產量最高達913.18公斤,創下規模種植6年來新高。

  張林森種植的小麥新品種,是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和安徽皖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成果?!翱破蠛献骺梢詫崿F育種栽培和農技推廣有機結合,給種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動能?!蓖顗ǚN業負責人陳軍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在推動種業成果轉化方面,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充分發揮在種質資源、人才團隊、技術成果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安徽省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與種業企業等產學研單位共建研發平臺、共同承擔重大項目、聯合開展科研攻關等方式,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支撐了種業企業的創新發展。

  在安徽省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安徽農業大學教授馬慶看來,強化科企合作,可以取得多贏效果?!坝N專家把優良品種選育出來,也希望和企業共同推廣應用。品種推廣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雙方加強合作,也需要一定的時間?!瘪R慶說,“我們和企業合作,采取雙向選擇模式,借助科企合作平臺,有助于推廣有影響力的品種?!?/p>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育護“農業芯” 打好“翻身仗”

育護“農業芯” 打好“翻身仗”

走進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的“荃銀科研基地”,成百上千的水稻新品種在這里試驗種植。每個新品種的標牌上印著二維碼,記錄著該品種的相關信息。

·產糧大省節糧減損顯效 “地趴糧”待治理

河北國企改革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河北國企改革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目前,河北省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主體任務已經完成,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運作方式、專業化競爭優勢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至誠無息 博厚悠遠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