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科創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
2024-01-23 記者 郭倩 李力可 實習生 劉智航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在關鍵領域建設一批試驗驗證平臺和中試平臺;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內河船舶、低空經濟等領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項目,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產業資本接續投入……近期,部委和地方積極展開部署,在平臺、資金等方面重點發力,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規?;瘧?。

  位于成都市的文瀾智谷中試產業示范基地里,低溫高效新型分離技術中試設備井然有序地運作?!斑@是我們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教授石碧共同研發的中試設備,可運用于多種物料的分離干燥?!背啥嘉臑憞鴦摽萍加邢薰径麻L李恒說,起初該技術通過實驗預計可運用在酒糟的干化處理上,但在中試過程中發現也能運用在褐煤、油泥的干燥處理,且比酒糟干化先一步完成商業化應用。目前該技術已與中石化簽訂油泥處理合同,并完成了上井連續實驗。

  “當科技成果轉化完成了‘0到1’,在‘1到100’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可能性,哪條路能最快實現產業化是不確定的,需要在中試過程中一點點挖掘?!崩詈阏f,基地分為中試研發區、中試熟化區和中試產業區,目前已經擁有國家授權專利70余項,完成10余項成果轉化,成功孵化企業6家。

  在賽迪智庫科技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崔志廣看來,讓技術從“實驗室”走到“應用場”,離不開產業科技創新平臺體系的支撐。他以中試平臺為例對記者表示,中試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產業,是新技術、新產品轉化到生產過程中的過渡性試驗。有研究表明,科技成果未經中試試驗的,產業化成功率只有30%左右,經過中試試驗產業化成功率可達80%。

  當前,包括中試平臺在內的高水平產業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正在加快建設,持續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工信部數據顯示,全國布局建設了27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2家國家地方共建制造業創新中心、260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網絡化制造業創新生態基本形成。

  北京交通大學中國高端制造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朱明皓對記者說,隨著政策支持和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我國加快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產業創新生態不斷優化。不過,技術創新與產業創新之間仍存在鴻溝,比如一些創新成果與工程實際需求存在脫節;行業內缺少中試驗證平臺,原始成果有待進行產業轉化;投資市場對早期創新的支持力度仍需加強等。

  圍繞進一步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相關部署正在積極推進。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優化創新平臺網絡,在重點領域新建5到10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在關鍵材料、重大裝備等關鍵領域建設一批試驗驗證平臺和中試平臺。同時,加強科技創新服務支撐,實施制造業卓越質量工程和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培育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科技中介組織。

  與此同時,地方在技術、平臺、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面向2024年,四川提出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布局建設一批中試熟化平臺、技術轉移機構和新型研發機構;山西提出布局100項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100項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北京提出支持人形機器人、工業軟件、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產業創新平臺高質量建設和重點任務工程化推進……

  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工信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通過推進產融銜接,國家產融合作平臺助企融資達到7120億元。

  記者獲悉,下一步工信部將與金融管理部門加強協作配合,擴大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范圍,舉辦院校、園區等科技成果轉化專場路演。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內河船舶、低空經濟等領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項目,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產業資本接續投入,促進“科技-產業-金融”進一步良性循環。

  對于進一步優化產業科技創新生態,崔志廣建議,在企業層面布局建設更多國家級創新平臺,著力構建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高效協同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

  朱明皓建議,鼓勵政府部門與企業聯合制定項目指南,通過“揭榜掛帥”的方式開展技術研發與應用;進一步健全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激勵引導作用,撬動更大規模的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固本”穩發展 “興新”添動能

“固本”穩發展 “興新”添動能

走進涪陵榨菜集團陳列館,“水果榨菜”“榨菜速溶湯”等多種新品讓人眼前一亮。

·養老園區讓牧區老人安享晚年

中國節能:做強做優做大主業規模

,“要不斷優化集團業務布局和結構,做強做優做大主業規模,推動集團有限資源加快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向優勢企業集中,大力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升企業增加值,努力實現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國家有稅收的發展,切實提高集團發展質量效益?!?/p>

·雙向奔赴 沈陽打造央地合作新樣板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

01014001008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1592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