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年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質量水平持續提高。同時,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仍面臨諸多宏觀環境與制度約束因素,要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做好“五篇大文章”,科學匹配好各金融要素,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要堅持系統觀念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需要以工程化的手段,從科技、綠色、普惠、養老和數字五個維度加以書寫與推進。以復雜系統觀念實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風險,以市場化法治化推進金融創新,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夯實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根基。
在泗洪縣金鎖鎮一家紡織企業,員工在車間忙碌。近年來,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金鎖鎮創新“共享廠房”模式,破解各村資金、工業用地、項目等不平衡難題,促進群眾就業、企業發展。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科技金融方面,要把握科技創新的客觀規律,從科技創新節點、承載主體到金融資源三個維度來系統耦合推進。梳理科技創新節點,理順從理論研究、技術探索、概念設計、樣品(機)設計、中試放大、產品化、市場化到產業化的遞進迭代關系。分類排布科技創新承載主體,布局從國有科研院所、大學研究院所、社會研究機構到企業研究機構的梯度接力攻關??茖W配置科技創新所需金融資源,適配從自然科學基金、技術攻關項目資金、技術改造項目資金、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產業引導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并購基金、項目貸款等到供應鏈金融的資金精準滴灌。
綠色金融方面,要把握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規律,梳理挖掘綠色產業價值釋放、價值創造與價值捕獲的內在原理,精準匹配綠色金融相關創新金融工具,改變當前綠色金融實施主要依靠政府補貼與金融機構讓利等方式推動的局面,實現綠色產業、綠色企業有利可圖,參與綠色金融的機構有利益可賺,從而推進綠色金融本身的持續發展。
普惠金融方面,要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洞悉大眾普惠行為中的人口結構、財富分布、發展潛力、代際傳承內涵,鼓勵金融機構在時間尺度、空間尺度上創新記賬、估值模型,轉變普惠金融發展依靠非市場化手段推動的情況,通過普惠金融的發展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區域經濟的包容性增長。同時,更加包容與可持續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會拉動參與普惠金融的經營主體獲得高質量的發展。
養老金融方面,要深刻洞悉區域人口年齡結構、醫療健康水平、在職退休年限比等經濟社會因素,規劃個人、團體及區域整體養老資金收入、支出與投資盈虧結構,引導個人建立多支柱養老資金籌措體系,健全從強制性社保、自愿性個人養老金、自主養老儲蓄到財產性資產養老的多頻譜規劃,鼓勵更多專業金融機構投身養老金融理論研究、產品研發、風險控制等業務的拓展,發揮養老資金規模大、時間跨度長且追求穩健收益的特征,為區域經濟發展貢獻重要的資金資源。
數字金融方面,要深刻理解產業變革的大趨勢,從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到數字經濟迭代躍升的時代大背景下,規劃設計數字金融的發展戰略,深入研究數據要素與土地、人力、技術、資本等生產力傳統要素的疊加、倍增、融合效應,剖析數據要素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進程中的價值釋放、價值創造與價值捕獲原理,系統建構數據要素市場中的金融架構,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實現更高維度的躍遷。
“五篇大文章”相互交織 相輔相成
金融領域的發展邏輯在于不斷融合科技、可持續、普惠、養老和數字化元素,推動金融行業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促使金融體系更加創新、高效、可持續,同時服務實體經濟和更廣泛的人群。五大金融之間存在緊密的發展關系,這些領域相互交織,相輔相成,共同推動金融業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首先,科技金融與數字金融密切相關??萍冀鹑谝韵冗M技術為基礎,數字化是其發展的重要手段。區塊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也為數字金融提供了豐富的工具和平臺。
其次,科技金融和綠色金融相互促進??萍际侄蔚倪\用能夠提升綠色金融的監管和數據管理效能,有助于發展環??萍己涂稍偕茉错椖?。反過來,綠色金融的需求也激發了科技金融創新,例如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確保環保項目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第三,普惠金融與數字金融和科技金融緊密相連??萍冀鹑诘陌l展降低了金融服務的門檻,使得更多的人可以通過數字渠道獲取金融服務,從而提高普惠金融目標的精準性和靶向性。數字金融工具,如移動支付和電子銀行,也為普惠金融提供了更為便捷和經濟的途徑,助力金融資源更加均衡地分配與高效配置。
第四,養老金融與科技金融和數字金融的關系主要體現在金融科技的應用和創新產品的設計上??萍冀鹑诘陌l展為養老金融提供了更高效的風險管理和投資工具,數字金融產品也適用于老年人的財務(財富)管理和保險需求。同時,養老金融的需求也推動了科技金融和數字金融在服務老年人群體方面的不斷完善和提升。
科技金融和數字金融作為推動力,加速了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和養老金融創新和發展的速度與效率,共同構建了更加智能、可持續和包容的金融生態系統。這“五篇大文章”,篇篇切中金融發展中的短板與不足,篇篇都在明確和回應金融必須適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關切,是引領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關系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全局,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做出的全面部署。
做好這“五篇大文章”,需要增強金融的韌性,堅持改革的定力,提升發展的活力,明晰社會的預期。為此,需要各地區各部門通力協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合力,激發市場的活力和創造力;堅持系統、科學的方法,既不能盲目追求快(影響質量),也不能一味等(如認為養老金融時機不完全成熟、還可以等的認識誤區),改革和創新成效,是探索出來的,是干出來的,也是拼出來的。如果這“五篇大文章”做得不好或者不到位,將影響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變革質量。
書寫好“五篇大文章”的具體路徑
一是以市場化改革為統領。市場化改革是金融“五篇大文章”取得成效的前提,是金融有效發揮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表明: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經過證明行之有效的不二法寶,是跨越式發展的根本保證。遵循經濟發展規律,明晰改革的預期,確保改革的定力與穩定性、可持續性。
二是堅持法治化方向。法治化是金融“五篇大文章”取得成效的基本保障,是金融有效發揮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的基本遵循。法治化強調建立健全的法律體系和法治環境,為金融行為提供規范和監管依據,是金融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根本。
三是提升國際化質量。國際化是金融對外開放的具體體現,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增強國際話語權,提升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的戰略舉措。金融領域的國際化可以幫助我國適應國際政治、經濟發展形勢變化導致的大國之間金融領域的競爭與合作,做好國際金融風險應對。
四是建設系統工程?!拔迤笪恼隆钡臅鴮懯且豁椣到y工程,要堅持系統理念,使用系統方法,主要是綜合協調,破除部門與行業之間的利益格局與壁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加強并科學規劃金融部門職能,提升相關部門行政效能,打通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之間的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暢通金融與實體部門之間的信息耦合、價值捕獲效應,促進金融與實體部門之間的有機共生。
五是筑牢風險防控底線。在書寫“五篇大文章”的過程中,要未雨綢繆,科學運用先進的風險管理與防控理論,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經驗表明,重大風險的防范與化解,需要科學的手段與方法,壓力測試機制是全球金融領域普遍采用的一種風險管控手段,已逐步推廣到電子商務、網絡游戲等重大風險領域,成為防范、應對與化解各類重大風險的條件保障。
國內外環境的變化,要求我們必須在資金供需、風險收益特征、時間尺度、信息資源、主體與工具等維度來實現金融資源的高效匹配,以普惠金融為手段鞏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座,以綠色金融為指引推動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以養老金融為抓手夯實代際傳承發展的基石,以科技金融為引擎做強做優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以數字金融為引信點燃區域經濟社會在更高水平發展的火焰,在實現金融自身高質量發展中,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ㄗ髡邌挝唬核拇ㄊ∩鐣茖W院金融財貿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