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 >> 經濟理論
中國信用評級體系的戰略抉擇
2010-07-08   作者:關建中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文章索引

一、金融危機凸顯信用評級的戰略地位
二、美國信用評級體系的失敗
三、國際信用評級體系的重大缺陷
四、后危機時代國際評級格局對中國的影響
五、現行中國信用評級體系的風險
六、中國信用評級體系的戰略抉擇
七、中國信用評級體系構想

  四、后危機時代國際評級格局對中國的影響

  從本質上講,之所以發生金融危機是因為美國和國際信用評級體系出了問題,美國的評級模式難以從體制機制上保證評級信息的可靠性。金融危機后,信用評級模式決定的國際評級格局對中國乃至世界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評級體系的核心作用是,由誰及采用什么舉措保證依據科學標準提供正確評級信息,引導資本流向,實現經濟持續均衡發展。金融危機宣告了美國評級模式的失敗,其市場信任度正在衰退;一些國家正在推動民族機構創新評級模式,主導本國評級話語權;還沒有新興評級力量替代美國機構的主導地位,美國控制國際評級體系的格局和模式在很長一段時間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這樣的評級格局會從兩個方面影響中國。

  (一)為中國信用評級體系建設提供了歷史機遇

  金融危機向人類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信用經濟社會化發展需要能承擔起人類社會安全責任的信用評級體系。由于認識的歷史局限,人類對制造了金融災難的現存評級體系的認識不可能一次完成,后危機時代,對選擇什么樣的評級體系模式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思路,但一場信用評級體系改革的思潮和實踐正在許多飽受危機之害的國家興起和推進。在被列入世界超級經濟體的同時,中國正在成為一個信用社會化最快的國家,總結金融危機經驗教訓,構建適合國情的信用評級體系,是國家金融穩定和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主動順應規律,加快建設國家評級體系,參與國際評級規則制定,爭取國際評級話語權應該成為中國人的現實思考和戰略抉擇。歷史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遇。
  為中國在信用評級體系方面的思想理論創新提供了機遇。西方評級思想和理念一直被奉若神明,經過危機的洗禮,長期主導人們思維方式且被證明錯誤的評級價值觀已為歷史摒棄,信用經濟社會發展呼喚新的評級思想理論創新。信用評級思想理論的重大意義在于,揭示信用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確定信用評級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歷史方位,喚起人們的信用意識,凝聚起信用評級體系的革新力量。中國應當抓住這一關系人類社會發展最前沿的信用思想理論變革機遇,進行社會科學研究攻關,探索信用社會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把在長期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先進信用思想理論研究成果貢獻給全人類,充分體現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胸懷。

  為中國在信用評級體系方面的實踐創新提供了機遇。美國評級模式失敗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足以說明在一個世界經濟大國選擇一條什么樣的信用評級體系建設道路,不僅僅決定著本國經濟是否可持續發展,而且關系國際經濟安全發展大局?梢灶A見,中國經濟與信用規模的持續高速增長,必然凸顯其在國際信用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信用交易總量及覆蓋將呈趕超美國之勢,未來中國會成為世界最大金融中心之一,由此決定了中國信用評級體系的成敗具有關乎世界經濟全局的戰略意義。金融危機后,為中國進行這樣的戰略設計提供了機遇。美國以巨大的社會代價進行了在信用高度社會化經濟大國選擇何種國家信用評級體系的試驗,他們的經驗教訓為中國實施國家信用評級體系建設工程提供了最具價值的借鑒。更為重要的是,進入后危機時代,被以美為師主流意識長期抑制的大多數中國人的創新意識會得以釋放,民族自尊和責任將得到一次新的升華,這將匯集為國家信用評級體系創新實踐的強大推動力。
  為中國爭取國際評級話語權創造了一次十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金融危機把主導國際評級體系的美國評級機構拉下了神壇,可是并沒有改變美國機構繼續作為全球評級信息唯一提供者的地位,由評級體制機制和其立場及標準所決定的評級錯誤也未能因危機得到糾正,全球經濟仍然面臨因評級導致信用危機的威脅。國際社會就改革國際評級體系問題還僅僅停留在加強監管層面,達成改革共識還是十分漫長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一種新興評級力量參與國際評級事務,任憑美國評級機構繼續壟斷世界評級話語權,那么,威脅人類社會安全的信用危機極有可能再次發生。在這個時候中國評級機構躋身于世界評級市場順應了歷史需要,會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中國自身發展需要一個安全的國際信用環境,履行世界經濟發展職責需要中國為國際信用體系安全做出應有的貢獻,中國爭取國際評級話語權是為了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絕非是狹隘的民族利益所為。通過國際評級實踐活動,向世界提供更客觀真實的評級資訊,推動建立一個超主權利益的國際信用評級體系是中國評級機構參與國際評級的最主要目標。

  (二)現存國際評級格局將遏制中國的崛起

  在代表世界最大債務國集團利益的評級寡頭壟斷國際評級格局的背景下,國際信用資源的分配權和定價權實際由美國評級機構所掌控。他們主權利益主導的評級立場,意識形態化的評級標準,利益驅動下的評級競爭,以及無監管約束的評級行為都決定了當前的國際評級格局有利于少數最大債務國利益,而絕大多數債權國和新興經濟體都受到不公正的信用管制。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用全球化時代,信用資本化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日益顯著,公正體現一國在國際信用體系中的地位及合理利用國際信用資源是國家間公平競爭的基礎,也是世界經濟均衡發展的保障,F存國際評級格局對中國和平崛起的影響是現實和嚴重的。
  首先,現存國際評級格局不能正確揭示信用風險,信用風險的集聚極有可能使地區或全球信用危機常態化。中國是一個與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大國,國際經濟環境動蕩對中國金融和經濟的破壞將是巨大的。
  其次,現存國際評級格局以國家舉債能力代替經濟和財政收入增長潛力作為判斷最大債務國償債風險的首要條件,回避貨幣貶值對這類國家償債能力的決定性影響,使債務國通過低成本融資和幣值變動堂而皇之地實現從債權國的利益轉移。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之一,國家外匯資產安全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現存國際評級格局對中國債權利益的損害是十分現實的。
  第三,現存國際評級格局不顧適合中國國情的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推動下的經濟和財政及外匯實力增長前景,憑借西方標準給予中國比那些債臺高筑和資不抵債國家低得多的信用等級,嚴重歪曲了中國的實際償債能力。中國機構不僅須得到他們的評級才能獲得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通行證,而且與中國實際償還債務能力不符的信用等級還大大增加了融資成本,使國民財富流失甚巨。
  第四,現存國際評級格局阻礙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為世界經濟做出更大貢獻的必然選擇。一個國家的信用等級是其綜合國力的象征,也是本國貨幣市場定價的因素之一,在一定條件下還是決定性要素。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對中國有一個公正的信用評級。在現存國際評級格局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有很大的風險,評級不公導致人民幣市場價格不能真實反映它的價值是其一,其二,更大的風險在于國際評級機構可以根據政治經濟需要通過調整中國信用等級影響人民幣的市場交易價格。公正的國際評級體系或中國的國際評級話語權地位是中國行使人民幣主權的重要前提。
  第五,現存國際評級格局制約著中國“走出去”。中國“走出去”戰略包含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一是海外投資;二是境外借款;三是跨國貸款。在現代信用環境下,脫離了信用風險評級信息支持,國際投融資活動就會失去正確的方向。道德和標準都存在問題的現有國際評級信息必然迫使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付出更大的代價。
  從根本上說,國際評級話語權是一個關系中國核心利益的戰略問題,現存國際評級格局使西方大國掌控著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制高點,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警惕。


1234567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 蒙代爾:全球信用評級體系中中國要扮演重要角色 2010-06-29
· 在全球信用評級體系中中國要扮演更重要角色 2010-06-29
· 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信用評級體系 2010-06-28
· 中國信用評級高峰論壇共同文件 2010-06-28
· 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信用評級體系 2010-06-28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資產證券化:快步疾馳還是慎行慢走·[思想頻道]許小年:政府管價格 費力不討好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