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國信用評級體系的戰略抉擇
以信用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視角去認識國內外局勢,才能正確理解構建國家信用評級體系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戰略高度作出正確的抉擇。
(一)戰略時機選擇關系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在中國,由于國家評級體系建設的過度滯后,高速增長的社會信用關系使債權債務主體的信用風險不對稱矛盾日益加劇,信用關系的不穩定因素正在快速集聚。在國際,沒落的國際評級體系已不適應信用全球化發展需要,失真的評級信息使國際信用體系失去了穩固的基礎,信用沖突,債務危機、信用危機有可能隨時發生。極其脆弱的國內國際信用關系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確定因素,無論國內還是國際信用關系的重大破壞,信用危機都會使中國經濟進入一個不可逆轉的衰退期,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信用危機規律作用的結果。面對信用危機這一當代最具挑戰性的國家非傳統安全威脅,選擇危機后有利于形成共識的時機,啟動國家信用評級體系這樣一個劃時代的社會信用管理工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將因此譜寫最壯麗的篇章。
(二)定位選擇關系人類社會安全發展
信用關系全球化發展促進了信用風險在國際間的傳導,國家信用關系狀態與人類社會安全發展息息相關,龐大的社會信用體系需要與之匹配的強大評級體系,才能承擔起向市場持續輸送可靠的信用風險信息,維護國家信用關系穩定的重大社會責任。因此,國家信用評級體系應該成為中國進行信用社會管理的定位選擇。依靠市場調節社會信用關系,不能有效解決日益復雜的信用風險信息不對稱問題,極有可能使信用危機常態化,國家管理社會信用應該成為后危機時代國家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躋身世界經濟大國行列的中國的信用關系穩定,對人類社會安全發展舉足輕重,國家信用評級體系定位是中國對人類社會安全發展做出的莊重承諾。
(三)模式選擇關系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國家信用評級體系是現代國民經濟體系的核心構成,它的任務是通過信用風險揭示,使國家的整個債權債務關系保持可持續狀態,維護國家信用體系安全。國家信用評級體系與國家信用體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兩者的平衡發展事關國家信用關系的穩固,信用關系作為信用經濟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著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國家信用評級體系模式關系中國發展戰略的成敗,前車之鑒,我們應把其模式選擇放到國家戰略層面進行思考。歷史沒有給我們太多的時間進行這方面的試驗,堅持學習借鑒,自主創新,中國人就一定能夠創造出領先于世界的國家信用評級體系模式。
(四)機構選擇關系中國核心利益和戰略安全
由誰來掌控評級話語權是實施國家信用評級體系戰略的關鍵選擇。國家信用評級體系是國家機器的有機構成,是主權意志的體現,有實力的民族評級機構才能成為國家信用評級體系的中流砥柱。民族評級機構的實力表現為:1、多元化股權結構,非國有控股;2、有體現國家和人類共同利益的發展戰略;3、對信用經濟和評級發展規律有深刻的思想理論認識;4、有強烈的社會和歷史責任感;5、對中國信用問題有系統的解決思路;6、有科研及專業管理能力的系統積累和創造力;7、有廣泛的市場認知度。有能力貫徹國家信用管理戰略的民族評級機構能夠通過公正、科學的專業行為維護中國的核心利益和戰略安全。
|